六角學院2024 軟體工程師體驗營─心得感想
先前工作上遇到一點瓶頸,深感自己在網頁這塊還不夠深入,找進修課程的時候看到六角體驗營的廣告,剛好離報名截止還剩兩天,費用也非常便宜,當時朋友也都給六角不錯的評價,為了擴張自己的技能樹,就報了下去。
上課方式
2024體驗營的時間只有40天:5/1~6/9,模式跟單買課程班不太一樣,單買課程通常可以永久反覆看,但體驗營除了既有的預錄課程可以預習之外,每週會有一天晚上會有2小時的直播來教學,是由校長洧杰親自教課,直播如果當天有事也有存檔可以反覆回味,也偶爾假日也會有加碼直播之類的。
體驗營官方介紹:https://www.hexschool.com/2024/03/19/2024-03-19-2024-software-engineer-camp/
預錄課程應該總共有60小時左右,可以一直看到10/31,後來達成條件有延到1年,我覺得體驗營有限時這點還蠻關鍵的,不會像其他課程一樣買了就屯起來沒看(steam的概念)
預錄課程提供可以學習的技能有這麼多,不過體驗營直播只會上到1-5而已。其他就是有空可以自己看,因為時間超緊湊,能跟上體驗營的直播進度我就覺得很了不起了。
- HTML
- CSS
- RWD
- GitHub Pages 免費架站
- Hexo 部落格架站
- 網站架設上線
- jQuery
- SCSS
- Bootstrap5
- JavaScript
- V8、Node.js
- 延伸後端知識
參加者分佈
根據校長的說法,2024體驗營有1350人參加,有些數據是公開的,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組成,我覺得是一個還蠻典型的學習族群分佈。由六角的這篇發文來看,學習者比例如下:
1. 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新手佔 41%
2. 全職學習的新手佔 28%
3. 有軟體工作經驗的佔 30%
而且I人佔大多數,我個人感覺外表E實際I的人超多:
1. INFJ 佔 28%
2. INFP 佔 15.7%
3. ENFJ 佔 10%
4. ISFJ 佔 9%
5. INTJ 佔 7.5 %
課程使用工具
平台非常多,基本必備的登入的平台+使用工具就有6個:
- 程式勇者村(登錄首頁跟領任務的地方)
- Teachable(看預錄課程的地方)
- Zoom(看預錄課程)
- Discord(社群討論)
- Hackmd(文字公告、小組作業繳交)
- Codepen(繳交程式碼)
- Github(上傳程式碼、發布網頁)
- Figma(看設計稿)
- Vscode(寫程式碼)
我算是很常學新技術的人了,使用上還是會卡來卡去,有時從A跳到B平台後,是無法跳回A平台的。但除了程式勇者村讀取速度頗慢之外,這麼多平台並不是缺點,現實上就是會需要這麼多東西。
龐大的作業量
體驗營作業可以感覺出來都經過縝密的設計,而且最重要的是美感不錯,不像其他單位教學範例跟配色都超醜,真的覺得六角很用心,唯一的可怕之處就是量。超。多!
作業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主線任務
為了證書一定要完成的事項,這屆有6大項每個積分10,剛好就是個人生不求多但求60分,這幾項都有助教批改。扣掉無需技術力的報到和寫心得,嚴格講起來作業只有三項,但這三項都是要花不少時間的。
2.小節任務
典型的課後練習題,有的會有助教批改,有的不會。
3.團體副本
六角會團體任務是每週一次,共四次有點像結伴打魔王,可以躺地吸經驗值,會大幅減少應付主線任務的時間。不會有人改,但有時候校長會挑出做的不錯的同學作品做標記。
4.支線任務
週一~週五會在discord上面發布小作業,分為切版和JS兩大類型,不會有人改,就跟RPG一樣:沒做不影響主線,但有做會提升經驗值。
這幾項就可以感受到六角的作業量有多龐大,如果是邊工作邊學、而且非本科或相關職業的人,應該很難面面俱到,加上還有預錄課程要看,一週我覺得最少最少要花10小時才能跟上80%的進度。
強大的社群功能
我覺得六角的強項在於社群經營力,從這點真的可以看出六角是一間會成長公司,這個應該是其他補習班很難達到的成就。
分組活動
原本一開始我是有點排斥分組,因為大學很常同組成員都彼此浪費時間然後我收拾殘局,出社會工作後雖然經常團隊合作,但那都是建立在彼此分工明確的情況,我實在不太期待大家都做同一件事的分組能好到哪去。雖然六角有說可以單打獨鬥也沒關係,但我沒注意到問卷是用來分組的,不小心填了,誤打誤撞加入分組活動。
不過六角的分組方式真的有驚豔到我,它是透過地區、程度和mbti測驗將1300多人有效分組,然後在Discord上建立專屬聊天室。不但透過地區建立一種連結,大家程度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也不會有某人碾壓他人的狀況出現。
小組作業也感受得出精心設計,不會跟主任務打架,我自己覺得第三週小組任務-響應式網頁設計應該是最感動的一個,它提取證書任務的其中一頁,由組員認領其中一部分來撰寫,大家的組合起來就是其中一頁網頁,等於說最困難的作業因為有組員的幫助,減輕了負擔,好有以前online打團戰副本那種溫馨感。
校長提到組隊人數會有很高的折損率,所以一組是分配10個人,乍看人超多,實際上參與分組的人被分成73組,運作到最後的有31組,從活下的來的組別來看,每組倖存人數大約是3-6人,極少數有7人以上,校長真是神預測。
積極互動的問答區
由於校長事先強調,就算爛問題也可以問,而且瞧不起別人問題的人都會被踢,所以在discord的問與答一直都維持著良好的風氣,而且幾乎什麼問題都有人回答,而且很多都很專業。真是叫鑽研文史哲的人感到羨慕,換做文史哲類型不是冷冷清清,就是戰成一團。
助教批改回覆
這點是所有服務中最狂最有價值的部分,最重要的幾份作業都會有助教批改,不只會用心看程式碼提出建議,額外在作業提出的問題也能得到解答,學生修正作業後還可以再次提交,常常看到助教半夜改作業,體驗營從老師到助教感覺都要小心肝吧!
但我覺得第一個證書任務「2024 軟體工程師體驗營 – 報到」好像頗浪費助教人力,這個報到任務因為很簡單,有900多人完成,回報後要過個10天才有人回。一般的寫程式碼的作業晚一點回還可以理解,這個只需要看一眼的報到作業卻延遲超久,導致很多新生焦慮到在發問區發問,感覺這個可以請志工處理,讓助教專注於更重要的作業批改。
不過我最想知道到底六角怎麼能找到助教去應付作業(總作業量大約是3000份),並且讓所有人評審標準盡可能達到一致?真的是太猛了,感覺校長很適合開一個人力分配活動規劃之類的課程。
我的學習方式
一開始我想說我有點基礎應該可以衝快一點,曾立下一天要完成進度3%的課程量+每日作業都要完成的目標,結果我試了一週後發現這標準難度太高了!由於課程很多都是要跟著預錄課程打一次程式碼,如果要達到每週指定的範圍,最少就要5個小時,超級花時間,更別說還有小節作業加上每週任務+小組任務要交,工作一忙起來根本無法兼顧。
另外還有一個小麻煩是,有少數預錄課程內容是拿之前的直播來放,但又沒有做章節分段標示,記得我開始看jquery章節發現有2hr真的嚇壞,但因為直播其實會講其他的事情,導致我看完後發現,真正的內容大概只有30分鐘吧…..不過這不影響學習內容就是了。
由於全程只有40天,如果是那種我全都要的人,一週可能真的要花20小時以上在學習。當了解體驗營的內容量龐大後,我決定放棄每日作業,預錄課程只要完成每週直播教學的進度即可,然後專心在能拿到完賽證書的任務,不然我會壓力大到拉丁文跟日文都顧不了。
這40天我每週直播都有跟,預錄課程只看了全課程的25%(就是比直播進度多一點),最後一週幾乎天天都在趕作業,由於切版作業二算是難度很高,又逢工作爆炸期,連續好幾天都寫到半夜兩點。死線快到的時候已經是抱著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在趕稿,才勉強完成低階版(對不起我就爛),可以說是為了要拿到那張證書而拼命的(淚)。
其他人的主線任務繳交比例
主線任務的繳交數量是公開訊息,從我目前看到的資料,開始課程後,1350人中完成報到任務的有900多人,扣除掉不需技術力的心得,其餘作業繳交人數如下(6/7統計):
- 作業1:468人
- 作業2:241人
- 作業3:158人
繳交作業人數是漸漸下滑,也就說初心者只要努力完成三份作業,就能擠身前15-20%並領到鐵人完賽證書。某些方面來說似乎蠻勵志的(?)
實體見面會
由於六角體驗營幾乎都在網路進行,所以在倒數第二週有提供一個實體見面,分為北中南場次,這屆參加是不須付費的,我之前在其他社團的經驗,覺得實體見面有助於情感連結,在現實見過面後,在網路吵架的機率就超低。
實體見面會有一半主要是接下來課程的說明會,另外一半時間是跟自己組員互相認識(好玩!),聽有參加過上一屆的同學說,之前是有學長姐來分享,但這一屆是校長撐全場,校長超可憐被我們折磨40天還要來同學會被大家壓榨,我是很樂意花錢入場換學長姐的經驗分享,校長請多多休息吧~~~
體驗營的社會觀察
接下來談一些比較個人的想法,第一週跟第二週的直播Q&A環節,對初次來體驗營的我來說,是最恐怖且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為…….
滿滿求職焦慮!!
前兩週只要一結束正課,聊天室跟問答區真的都是滿坑滿谷的「之後怎麼辦?」,大多數問題都大同小異,我憑印象分成以下幾類:
- 我原本是非本科生沒經驗,轉到前端去要學什麼?
- 我已經XX歲了,轉職來得及嗎?
- 可以不要學A,直接學B嗎?想快點轉職…..
- 轉職前端/切版/UIUX要花多久時間?
- 上完六角的課程是不是就可以馬上找到工作
- 我已經會了A、B、C技術,我還要加強什麼?
- A、B技術,那個比較值得學?
- 我已經準備了某某某,為什麼面試一直被發無聲卡?
- 上課作業可以當作品集面試嗎?(這裡指的作業是指大家都會做成一樣的那種作業)
可能我在自己的產業蹲久了,靠著強者施捨的渣滓,薪資也還過得去,一直到現在才感受到這種龐大的不安感,就算看到PTT、靠北工程師、Dcard都在叫外面的人塊陶、工程師卷得很厲害,甚至還出現一些「前端難民」、「轉職難民」之類的稱呼,可依然很多人都為了更好的薪資拼了命要轉職,即使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工程師在做什麼。
根據六角2022的數據(在同學會說的),它調查了450位轉職工程師後的平均年薪:
- 1-2年-年薪為52-59萬
- 2-3年-年薪為74萬
- 3-5年-為85萬
- 10年以上有百萬
我在想這是否反映了台灣薪資M型化的現象?薪資高很多都集中在職稱為「工程師」的人身上,就算再怎麼捲,起薪仍是許多產業的天花板,實在不能怪其他人蜂擁而入。
然後許多問題也很可愛(或驚嚇),例如作品集,我的產業也是靠作品集決勝負,可我從沒想拿上課作業─特別是大家會做成一樣的那種當作品集面試,但很多人似乎覺得這樣沒問題(驚)。以及有人會覺得只要上完六角課就能立刻轉職拿四、五萬的薪水,完全忽略許多成功者的背後付出許多心力。總之很多奇妙問題讓我反思是不是脫節社會太久,還是這個世界已經全面速食化了?
由於這些問題滿溢對未來的不安,看到最後都自我懷疑是否我過太爽?本來不焦慮都被搞的焦慮起來,導致得一直告訴自己我只是來點技能樹不是來轉職,後來也都避免看其他同學的職涯問答,以免影響學習心情。
不過我覺得校長偉大的是,他面對這類排山倒海的(焦慮)問題,以及各種奇妙提問都能夠平心靜氣的回答,有的問題都看過大概八百遍了吧,校長永遠都會不厭其煩重新解釋並糾正同學觀念,在教學熱忱這塊,真的無人能出其右。
另外一個比較印象深刻的點是校長有提到,35歲後要轉職會非常辛苦,最高是38歲轉職成功的案例,但之後的年齡他就沒聽過了…..然後貼了這篇:
破釜沉舟的轉職路 – 去年說要成為軟體工程師的我,今年 38 歲了,我成為工程師了嗎?
我覺得當下應該蠻多人內心受到打擊,不過我的產業看到很多自由業超過40歲都還在做,也有看過不懂CSS跟JS的人靠政府補助接案活得好好的,如果不那麼一定要追求正職的話,接案或許也是一種選擇吧。
體驗營適合誰
雖然官網上有寫體驗營的適合初學者,但我個人覺得從初學者到老鳥都很合適:
- 不知道自己要不要轉職前端工程師的人,花個不到1000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這條路,是非常划算的
- 體驗一下高強度學習跟工作夾殺的生活,學習時間管理
- 已在業界但覺得基礎不踏實者
- 願意下凡來討論區幫忙菜鳥解決問題,充滿大愛的在職工程師
結語
我從2010年就開始接觸各類線上課程,看著近期台灣線上課程內容越來越垃圾化,內心充滿怨嘆,在這個線上課程已經進入華而不實、錄個影還要搭攝影棚的時代,六角還能以很好的價格提供給學生高品質內容的課程(包含後續的課程也都不貴),簡直線上課程的清流。
校長雖然常常開玩笑說他要做終身教育騙我們一輩子錢,但說真的,六角非常重視他們的教學品質,老師們都賣肝為學生服務,而且還會去關心面試官的回饋來調整課程,提升學生作品集的多元性,砸的錢都有確確實實提高學生的價值。同時也真正做到「有教無類」,不放棄每個想學的學生,不論多愚蠢的問題都會耐心回應。來參加體驗營,除了學習到技術之外,六角經營方式也讓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以及其中的無限可能。
最後,要感謝校長、感謝好心的助教,感謝我們14組的好組員,大家互相打氣一起撐到最後(受限於這個部落格的公開程度不方便一一點名),由衷希望六角學院這家良心企業可以長長久久,來騙我們這些小韭菜一輩子的錢😘
寫得很好呢,我也是六角的學生,你講的句句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