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筆記】羅馬建築(三)Technology and Revolution in Roman Architecture
課程說明
本文是為耶魯大學公開課中的「羅馬建築」影片中所做的中文筆記,這份筆記盡可能重現教授上課時所有出現的圖片。全筆記一覽請點連結。
課程名稱:ROMAN ARCHITECTURE
課堂:Technology and Revolution in Roman Architecture
講師:Diana EE Kleiner
課程網頁:https://oyc.yale.edu/history-art/hsar-252/lecture-3課堂的圖片來源有幾種:
1.google圖片
2.google地球截圖
3.教授自己照的
前兩種通常透過網路能找到相同的圖,但第3點的話我就只能盡量找類似的做成筆記。
該課程教授課堂經常使用Google Earth(連結),其中有提到古羅馬版的google earth,不過這個服務現在已經因為一些爭議而停止了,但地形圖仍可使用。另外本文除了上課圖片,也會增加一些我自己的做的圖片註解與說明,原字幕組在譯名與時代上有部分誤植,我有盡量修正,譯名的部分大多採用比較常見或是WIKI中文的譯名,若有錯漏之處還請專家指證。
※筆記連載再開註記:為了要找到跟教授完全一樣的圖片,過程非常崩潰且疲累,筆記會持續更新,但可能速度不快。
※這章節的術語非常多,圖文非常長,教授請大家稍加忍耐,之後就會比較好。
傳統到新式羅馬建築的轉移
複習傳統羅馬建築的特徵
波圖努斯神廟(Tempio di Portuno)(google位置圖)
建於前二世紀末~前一世紀初,是汲取希臘、伊特魯裡亞的宗教建築特色,延伸而成的羅馬建築,所有羅馬傳統建築皆有圓柱、牆、部分圓柱和牆發揮結構性功能,用來支撐斜的或平的天花板。
伊特魯裡亞和希臘特色:
伊特魯裡亞的高基座podium,深門廊(porch),門廊中的獨立式圓柱(freestanding columns),單面梯與強調正面。圍繞建築的柱子,柱子有的與牆相連或建在牆中。
愛奧尼亞式柱子、建築主體用石頭打造,這部分則帶有希臘特色。【翻譯】羅馬精神(上)
tu regere imperio populos, Romane, memento
(hae tibi erunt artes), pacique imponere morem,
parcere subiectis et debellare superbos.羅馬人,記住,你應當用你的權威統治萬國,這將是你的專長,你應當確立和平的秩序,對臣服的人要寬大,對傲慢的人,通過戰爭征服他們。
──埃涅阿斯紀
原文來自:Roman virtues 羅馬人的德行
http://www.novaroma.org/nr/Roman_virtuesVirtus,德行,最初在拉丁文裡,指的是「像個男人般的樣子」,後來延伸成「一個公民的德行」。
在羅馬公共事務的領域中,Virtus是指具有「像男子般的參與公共事務態度」。眾多代代相傳的Virtus,或可稱做mores maiorum(祖制習俗),是構成整個羅馬傳統價值觀的文化,也是羅馬引以為傲,足以統御地中海世界的特質。
其實古羅馬並沒有什麼成文法條或是教科書條列這些德行,羅馬人並不是個會在國家教育上多所干涉的民族,由於羅馬的學校很晚才出現,加上父權的強大,對於品行的教導,大多是讓年輕人跟在長輩身邊,模仿父輩的言行舉止,讓這些品行以一種傳統而不容踰越的方式傳承下來。
而不同時代,對品行的要求也並不一致,這些對德行的想法大多數散見在各羅馬文人史家的作品之中,例如西塞羅雖然有提羅馬人的德行,僅有做四個簡單的分類,故以下的各種德行都是後人依據史料整理而成。
原文分成兩大部分,一個是個人的德行,一個是公眾的德行,考慮到資料蒐集複雜,故拆成兩篇翻譯。
由於這些拉丁字非常難以找到合適的詞彙翻譯,分類又非常細膩以至於很難區別,有的甚至連英文都很難找到對應辭,故非常需要註釋,我在己力許可盡可能補充資料,但個人能力有限,若有謬誤之處,還請留言或來信指教。
Personal virtues
個人的德性These are the qualities of life to which every citizen (and, ideally, everyone else) should aspire. They are the heart of the Via Romana — the Roman Way — and are thought to be those qualities which gave the Roman Republic the moral strength to conquer and civilize the world. Today, they are the rods against which we can measure our own behavior and character, and we can strive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practice them in our everyday lives.
下述這些品行是每一位公民都應當具去追求的(理想上,是所有人),這些是羅馬精神的核心,給予羅馬共和國強韌的品行去征服與教化整個世界。
今日,這能做為我們衡量個人行為的標竿,並更清楚地理解這些品行,應用在生活之中。【翻譯】笑看古羅馬
原文來自http://www.newstatesman.com/culture/2014/06/mary-beard-humour-ancient-rome-was-matter-life-and-deat
是篇討論羅馬人幽默感的文章,節錄很多很好笑的羅馬搞笑言談,也討論了一些政治上的「笑」點,是篇值得一看的好文。本文作者為Mary Beard,是頗富盛名的學者,出過諸多關於古典時期的書籍,在台灣有出版的中譯本為《羅馬大競技場的故事》,她的部落格有許多有趣的文章:http://timesonline.typepad.com/dons_life/
此文是她所出版的《Laughter in Ancient Rome ― On Joking, Tickling, and Cracking Up》一書的節選。譯註:標準的全部的字都看的懂,但湊在一起不知道怎麼回事的文章,所以可能會翻譯很多錯,還請大家幫忙指正<(_ _)>
文中使用非常多英國時事梗,查梗查到吐血,關於羅馬的部分有些史料在書上看過,也是一樣能盡量幫大家補充就盡量補充。Mary Beard: humour in ancient Rome wa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幽默在古羅馬是生死攸關的大事It has always been bad for your public image to laugh in the wrong way or to crack jokes about the wrong targets, not least in the presence of Caligula…
用錯誤的方式大笑,或開錯玩笑可能會危害你的公眾形象,尤其是在卡利古拉的時代……One evening at a palace dinner party, in about 40AD, a couple of nervous aristocrats asked the emperor Caligula why he was laughing so heartily. “Just at the thought that I’d only have to click my fingers and I could have both your heads off!” It was, actually, a favourite gag of the emperor (he had been known to come out with it when fondling the lovely white neck of his mistress). But it didn’t go down well.
西元40年,在某個皇宮的晚宴中,一對貴族夫妻緊張地問皇帝卡利古拉:為何他笑的如此開懷?
「只要彈個手指,我就能擁有兩位的頭。」他回答。
他的確是一個熱於惡作劇的皇帝(他每次出現總是撫摸著情婦白皙的頸子),但卻讓人難以有好感。【翻譯】三世紀的中國對羅馬的看法
原文來自http://io9.com/heres-what-third-century-china-thought-about-the-roman-1253007513/all
此文是外國人對於中國人怎麼看羅馬人的短文,內容不複雜,一樣會於文末做一些簡單的補充。
這篇翻譯最妙的部份,在於看到中國文言文翻成英文後味道整個不見XD,只能說翻譯真的是門藝術啊,請各位務必於閱讀下文時體會看看這種微妙的衝突感。Here’s what third-century China thought about the Roman Empire
Rob Bricken
三世紀的中國對羅馬的看法Third-century China got around the ancient world. They even made it to the Roman Empire, and wrote down their thoughts on these strange foreigners in the Weilüe, a third-century C.E. account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Here’s what China had to say about their imperial neighbors!
西元三世紀時,中國人的足跡已遍及古代世界,他們甚至曾到過羅馬帝國,並在《魏略》一書中寫下他們對這些奇怪外國人的感想。《魏略》記述了兩國在三世紀的交流。來看看中國人對他們的帝國鄰居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