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IBUS O DATE LILIA PLENIS(給我盈手的百合)─弔康華倫老師
按:原文寫於2019.09.21(六) 康華倫教授感恩追思彌撒之後,曾貼於個人FB,但因先前一度登不進個人帳號而感到有危機感,故之後會轉一些以前的長文到部落格備份。
以下大多維持原文,僅修正錯漏字。
康華倫教授感恩追思彌撒會場 2016年10月突尼西亞旅程尾聲時,我已經在思考到義大利旅行的事,那時候躺在旅館搜索網路,偶然看到康老師的家教班開義大利語課,我那時會關注他主要是他有在清大開羅馬史課程,加上他又通熟七種外語,令人嚮往,雖然人還在突國,還是私訊馬上跟助教報名,從此開始與康老師的緣分。
康老師待我一直很好,注重我的學習進度,時間差不多就讓我跳級以節省我的時間,從義大利語跟他學到拉丁文,讓我覺得有朝目標邁進的充實感,直到2019年初時老師病重,進出醫院多次,課程不定時停課,讓我們頗為憂心,最後老師身體狀況終於到了需長住醫院,我五月底至義大利旅行前一天特別去醫院見了老師,老師還跟同學說之後他身體好了要復課,沒想到這是我們的最後一面,我到義大利沒多久後,老師就過世了。
拉丁語初學心得分享
會跑去學拉丁語的原因,最早是因為我很迷羅馬史,想跟我的古羅馬偶像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說同一種語言(前因後果請看談外語學習心路歷程─西班牙語),就跟迷妹想追歐巴而跑去學韓語的動機是一樣的,想不到渾渾噩噩幾年也撐過六種語言了,我這麼弱,抱持著對偶像的愛都走過來了,相信大家一定可以的!!
拉丁語的學習特色
在這之前要先打個強心針,拉丁語難度很高(雖然我覺得阿拉伯語更難XD),關鍵問題是拉丁語已喪失口語,沒人知道他是怎麼「說」,目前的發音系統都是學者推測、或是受當地語言影響而演化的,少了聽力的輔助,我們就只能在文法與字彙上鑽研,於是拉丁語成了歐洲學生的學習災難,其結果非常類似台灣的英語教育,有許多人學了好幾年拉丁語,結果畢業後還是沒辦法閱讀拉丁語作品,就連文學大家──歌德也沉重表示:「要是羅馬人得先學好拉丁文,他們大概沒剩多少時間征服世界。」
雖然那麼難,但有志於此的人還不算少,以下列出幾個我自己認為拉丁語困難的地方:
超煩人的格位變化
拉丁語最驚人的部分,就是大部分的字都有格位變化,例如一個名詞就有六種格位變化,一個形容詞根據詞性與變格有36種變化,當然動詞、代名詞那些也都有變化,而且很多字經常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長一樣,只能根據前後文判斷詞性,換句話說拉丁語學習成了一種填表格的概念,把字詞變化都填對你就贏了,但是拉丁語最可怕的地方是例外字一堆,就算把變格規則背很熟還不一定能馬上判斷,很多字沒看過就直接GG。
字詞的位置
不像英文的句型是S+V+O…..等等比較直覺的方式,拉丁語的主詞跟動詞有時會隔很遠,可能看了一個超長句,看到最後一個字才發現原來動詞在這裡,如果遇到排比句,動詞也經常會省略,加上其他動詞形容詞等等變化,整個句子要解析各種可能性後,才能兜出一句話,與其說是學語言,不如說是個邏輯訓練。
沒有正確的發音系統
拉丁語雖然是死語言,但他的發音仍有考據的價值,目前主流發音系統分成兩種:古典發音和教會發音。其實古典和教會系統誰是正宗仍是爭論不休的主題,正因為沒有準確的發音原則,現實生活中也很少人使用拉丁語,導致拉丁語無法用聽和說來加強語言,只能再度陷入文法輪迴中。